联合主办:凤凰生活网      中国民族画院     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
联合主办:凤凰生活网      中国民族画院     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
华夏凤凰艺术网首页>看展>名家展馆

南宋牧溪 |日本画道的大恩人

来源:2019-04-05 10:35:28华夏凤凰艺术网
作者:

牧溪是中国南宋时代的禅僧画家,佛名法常,他以其清幽、简净、不假妆饰与写意的风格,在日本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尊崇,被称为“日本画道的大恩人”。

赏樱时节, “大德寺龙光院·国宝曜变天目与破草鞋” 在位于日本滋贺县的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举行,除了展出的“大德寺龙光院·国宝曜变天目与破草鞋”汇聚了国宝“曜变天目”等、极难得一见的牧溪作品——收藏于日本的重要文化财《六柿图》《栗图》(亦合称 《柿·栗图》, 传牧溪笔)将于4月9日-5月6日展出。这两件中国画史上的赫赫名迹已经很多年未公开展示。 正如艺术学者李霖灿所说:“宇宙可以过去,但 牧溪笔下的这几枚柿子却会万古长存。每一个观众都会一见不忘,留下永不泯灭的印象,这正是‘人生短、艺术长‘’的最好注脚。”《六柿图》极富禅宗意味,墨色单纯透明,造型厚实圆满而又不失空灵,充满禅意。

贝聿铭设计的美秀美术馆

京都紫野禅寺大德寺里的一处佛院——龙光院,是武将黑田长政,为供奉父亲黑田孝高,而由始祖江月宗玩和尚(1574-1643年),于庆长十一年(1606年)建立。作为在堺市的富商,也是茶人的天王寺屋‧津田宗及的次子,江月以优秀的禅风和高尚的教养为人所知。当时的龙光院既集结了,高松宫好仁亲王、小堀远州及松花堂昭乘等一流文化人,也是宽永文化的发源地。

狩野探幽,《龙光院创建人江月宗玩相》,江户时代,宽永12年(1635),3/21~4/21展出

从天王寺屋传来的名宝,经历了大坂夏之阵的战役,此后便将许多美术品送往江月和尚的住处——龙光院,并流传至今。此次展览中便有江月所用之物品,以及江月的追随者所使用的文物品。除了有寺院历代传承下来的珍品以外,也介绍龙光院从江月以来,代代相传至今的禅之法灯。

国宝“曜变天目”,南宋

四百年来,为防止寺中宝物散逸,并且能够继续传承下去,历代的住持们倾心保护着。至今为止,这些宝物是首次展现在世人眼前。其中,展出的《六柿图》《栗图》(传牧溪笔)也让中国绘画研究者大为兴奋。

“蒙流九条袈裟”(部分),江月宗玩所用,江户时代,17世纪 3/21~4/21展出

牧溪和他的《六柿图》

据相关研究文章,比起“刘李马夏”、同为南宋画家的牧溪(牧谿),在中国美术史中的知名度并不大,关于他生平的记载不多。其作品《观音·猿·鹤图》三幅中有牧溪现今仅存的落款——“蜀僧法常谨制”,由此可以推断牧溪生于四川。

或因其画作过于自由,虽然元代画史著作《画继补遗》中对牧溪的评价为“僧法常,自号牧溪。善作龙虎、人物、芦雁、杂画,枯淡山野,诚非雅玩,仅可僧房道舍,以助清幽耳。”然而,明代大鉴藏家项元汴藏有牧溪水墨画花卉翎毛一卷,后来入于清宫。项元汴的题跋开始为牧溪翻案:“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假妆饰。余仅得墨戏花卉蔬果翎毛巨卷。其状物写生,殆出天巧。不惟肖似形类并得其意。京爱不忍置,因述其本末,以备参考。”

但传于日本的元代画家吴太素所著《松斋梅谱》中评价牧溪的绘画“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装缀。”牧溪甚至被评为“日本画道的大恩人”。其画笔墨淋漓,颇具禅意。虽在中国不被欣赏,其洒脱不拘泥于形式的风格反而在日本备受推崇,他的现存作品也多收藏于日本。(文末附牧溪代表作及其收藏地)

《栗图》(部分),牧溪(传),南宋,4/9~5/6展出

镰仓圆觉寺存有一本《佛日庵公物目录》(1363至1365年基于1320年目录重新修订),是宋元画流传日本的最早的藏品目录,书中提到38幅中国绘画,其中牧溪的名字与宋徽宗同在。

《松斋梅谱》还记载,牧溪曾因抨击当朝权贵贾似道而遭到追捕,逃往浙江省绍兴市,拜高僧无准师范门下法嗣,活动于临安(今杭州),为西湖六通寺的开山。理宗、度宗时(1225-1270年)在西湖长庆寺当杂役僧。个性喜欢喝酒。

在近现代,画家东山魁夷、作家川端康成都给予牧溪很高的评价,东山魁夷认为其作品“浓重的氛围,且非常逼真,而他却将这些包容在内里,形成风趣而柔和的表现,是很有趣的,是很有诗韵的。因而,这是最适合日本人的爱好、最适应日本人的纤细感觉的”。可以说,在日本的风土中,牧溪的画的真正价值得到了承认。此次展出的《栗图・柿图》藏于龙光院,其中《六柿图》(柿图)作为牧溪的经典图式,为世人熟知。这两幅作品也将于4月9日开始展出。

《六柿图》中,牧溪以简逸之笔法及分明的墨色表现出柿子的前后空间层次,画幅中只绘出六个柿子其余空无一物,留下一片遥而无际的空间。这样的空间表现使得画中的白并不显得空,而留白处却让观者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正如李霖灿所说:“宇宙可以过去,但艺术家笔下的这几枚柿子却会万古长存。每一个观众都会一见不忘,留下永不泯灭的印象,这正是‘人生短、艺术长‘’的最好注脚。”《六柿图》极富禅宗意味,墨色单纯透明,造型厚实圆满而又不失空灵,充满禅意。在通彻禅机的牧溪手里,一堆柿子随意成图,笔夺造化。中国画家落笔之际,寄托了无尽的情思和意趣。虽寥寥数笔,却贯注了对生命的深刻体验,而不是仅仅关注于物象的外在特征,这也是真正的东方艺术的精髓。牧溪的《六柿图》很好地为我们阐释了这一切。画面空阔明净,六个柿子有聚有散,错落有致但并不凌乱。造型中流露出的简约,朴拙,静远,淡泊的禅思。

在中国,水墨画的意境深受佛理的影响。宋元以来写意禅画的风格:在笔墨上,朴质洒脱,神韵情趣,飞白顿墨,神气全得跃然纸上。牧溪的《六柿图》中横排画柿子六只,两旁两只用墨线画成,一如白描;中间用阔笔蘸墨抹扫,成两斜置,两平放,斜放者墨稍淡,平放者墨稍浓,墨色浓淡表现阴阳明暗。笔墨变幻无穷,隐藏不少玄妙。在西方艺评人看来,“有一种介于自觉与即兴之间的关系,它们同时并存,中国画家总是将它们表现得很自然。”

牧溪《观音图》,绢本,墨笔淡彩,日本京都大德寺藏(非展品)

牧溪的禅画与“侘寂”相合

牧溪生活的年代,对应日本的镰仓时代,正是日宋贸易繁荣的时期。大量的中国陶瓷、织物和绘画输入日本。这些物品所展示的“美”成为日本权力者憧憬和追求的目标。牧溪的画作大约也在南宋末年流入日本,对日本美术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进入日本的中国文物浩如烟海,却为何牧溪的画作备受青睐?这其中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根源。

唐物丸壶茶入(宗及丸壶)附菱形内黑外屈轮文盆,津田宗及・江月宗玩所持 南宋

在从镰仓到室町的整个中世时代,日本由于长年的社会动荡和持续战乱,不同阶级的人都不约而同地需求某种精神的安慰和支撑,这时,中国南宋的禅宗思想,终于在日本找到了发展和普及的最为适宜的土壤。佛教的“禅宗”在权力之争、精神需求以及客观条件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在日本得到了划时代的发展。禅宗僧侣成为文化传播的主体,远离战火的寺庙则成为文化传承的驿站,也迎来了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自唐代以来的又一个新高潮。

在中国,宋代以后“禅宗”精神也不断向美术领域渗透,“宋元时代高僧大德以禅画度众屡见不鲜。”牧溪,就是出现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的一位禅僧画家。对于许多日本画僧来说,牧溪的存在具有先驱式的典范作用。

在日本,《潇湘八景图》被认为是牧溪的代表作。该画描绘了洞庭湖及周边地区的八种风景。日本研究者认为“八景”是作为一个完整画卷传入的,表达的也是统一的主题。然而在数百年的历史风云中,“八景”已各自分离成单独的挂轴,且有四景遗失,仅存四幅真迹。其一为《烟寺晚钟图》,被列为“国宝”,藏于东京富山纪念馆明月轩中;其二为《渔村夕照图》,亦为“国宝”,藏于东京根津美术馆;其三为《远浦归帆图》,是日本的“重要文化财”,藏于京都国立博物院;其四为《平沙落雁图》,也是“重要文化财”,藏于出光美术馆。

如今分藏于各美术馆的上述四幅画,均押有“道有”的印章。据推断,正是这位名为“道有”的所有者把“八景”切分开的。他将自己最得意的“宝物”收藏在出家后的别墅“北山山庄 ”里,《潇湘八景图》也在其中。将《潇湘八景图》分开装裱是为了让更多人可以看到,“北山山庄”后更名为“鹿苑寺”,如今的金阁寺即是其遗迹。

牧溪,《潇湘八景图》之《烟寺晚钟图》(非展品)

在日本审美看来,牧溪式的美代表了日本的美,《潇湘八景图》则成为室町时代“天下首屈一指”的珍宝。到了日本的战国时代,牧溪的绘画遭到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的分抢,从此分藏于各地大名的宝库中。江户时代中期,“八景图”曾由狩野荣川整体临摹复制,使今人依旧得见八景俱全的完整摹本。“八景图”中的一些画面日后成为日本庭园设计的起源。

牧溪,《潇湘八景图》之《远浦归帆图》(非展品)

《潇湘八景图》中的现存的四幅《烟寺晚钟图》、《渔村夕照图》、《远浦归帆图》、《平沙落雁图》作品均是寥寥几笔、云烟缥缈、境界空濛。日本人认为“隐藏着的才是真正的花。(秘すれば花)”,意即蕴藏于物体表象背后的朦胧的美和半隐半现的寂寞,才是最富魅力、同时也是纯真而朴实的。正是出于这样的审美心理,在日本人眼中,牧溪的水墨技艺才被认为是超凡脱俗的而不是“诚非雅玩”。也正因如此,《潇湘八景图》所特有的若真若幻的艺术感觉,才能够如此深刻地渗透大和民族纤细的内心。

中国绘画之所以成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在于其笔墨与空白之间产生内在的张力。空白与笔墨就如同有与无一样永远在不停的流动,它们之间隐藏着内在的和谐。正如禅宗的美学精神是非理性的。强调 “无理而妙”、“意在言外”、“瞬间顿悟”。

展览海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文,仅供交流,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特此声明。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撤除或替换相关内容,但不作相关赔偿承诺。本文版权及内容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下一篇

首博展讯 “山宗·水源·路之冲”

“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展览近日在首都博物馆礼仪大堂举办开幕式 。展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办。其中包括五千多年的马家窑文化的陶瓮,直到明清文物。展览共展出文物四百余件(套),展...

返回凤凰艺术网首页
NEW看展
FAMOUS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