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主办:凤凰生活网      中国民族画院     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
联合主办:凤凰生活网      中国民族画院     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
华夏凤凰艺术网首页>人物>人物舞台

苑建国:将甲骨文与当代书法艺术结合的创新者

来源:2019-05-15 11:40:47华夏凤凰艺术网
作者:

苑建国:将甲骨文与当代书法艺术结合的创新者


97941473_1.jpg


采访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甲骨文学会会长苑建国,是在一个春雨霏霏的上午。按着约定的时间,记者准时走进他的办公室,映入记者眼帘的就是墙上、地上的几幅镶在镜框里的甲骨文书法,以及几尊木雕、石雕类的艺术品摆件……记者注意到,虽然他已是花甲之年,但却相貌堂堂,看上去要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很多,眉宇间透着艺术家的气质,还有军人的风范。


 97941473_2.jpg

首长的关怀,苑建国同迟浩田将军(中)合影


苑建国是当今国内以书写甲骨文而著称的知名书法家。聊起甲骨文,他侃侃而谈,话语间流露出他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让人感到他是一个低调的、有使命感的艺术家。“甲骨文是中国殷商时期的一种古老的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也可以说是最早的汉字。”他介绍,现代汉字就是由甲骨文,经过数千年来发展逐渐演变而来的。迄今为止,在河南殷墟出土的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四千多不同的文字和图形,其中已经被识别的甲骨文只有1500多字。甲骨文的发现,说明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要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要了解汉字,而从源头上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甲骨文,就能更好地热爱和继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苑建国娓娓道来,并向记者讲述了几十年来他在研究用毛笔书写甲骨文方面孜孜以求的心路历程。
“作为汉字的鼻祖,最能代表汉字本义的就是甲骨文,这是惟一能将汉字从根本上解释清楚的书体,它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最重要的载体和象征。”苑建国如是说,他对甲骨文非常感兴趣,几十年来做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用书法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甲骨文知识,人们容易接受,他将自己驾轻就熟的书法艺术与甲骨文巧妙地结合,创造出了具有书法用笔特点的甲骨文书法体。


97941473_3.jpg

光明普照 为普照寺题匾


苑建国出生于1953年,祖籍河北省易县。1972年参军入伍,曾供职于解放军原总参谋部,大校军衔。目前,他除了担任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外,还是中国甲骨文学会会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友联会理事。
对于甲骨文研究和书法,苑建国可谓情有独钟,他深情地说,“在我看来,甲骨文就是中国文化之根,中华文明之魂,华夏国粹之首。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那是因为我们有文字。没有文字就没有历史,就没有文明,也就没有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而甲骨文就是汉字的最早的形式。”采访中苑建国当即拿出纸张,以记者本人的姓名为例,用普通的签字笔在纸上书写了这几个字的甲骨文写法,通过这些甲骨文,他向记者讲述甲骨文的结构特点,从起初的象形逐渐向指事、会意、形声、直至假借、转注的演变,完成了汉字造字的六要素,因此说,甲骨文是最早的成熟汉字。苑建国形象地揭示出了殷商时期人类社会的生存状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记者了解到,几十年来苑建国对甲骨文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将他自己的书法艺术与甲骨文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一种具有书法艺术风格、雅俗共赏、独具特色的甲骨文书法。他告诉记者,根据出土的甲骨实物看,甲骨文其实是在镌刻前用毛笔书写上去的,有的甲骨出土时仍保留有镌刻前用朱砂书写的笔迹。“古代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经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经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用笔、结构和章法。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把甲骨文用书法艺术表现出来,写出甲骨文在镌刻前的艺术美。”
辨识甲骨文本身是一门学问,需要一定的文化功底,没有历史、考古、文字知识不行。当前,中国社会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喜爱书法的人越来越多,用古代文字作为书法来书写创作也是很多书家的追求,但很多人写古文字一般只是写到篆书,再往前用甲骨文书写的人就不多了。要把甲骨文和书法用笔结合起来,写出古朴的神韵,又要有书法用笔的变化趣味,这既要求对甲骨文有深入的研究,又要求书家有书法艺术的功底,而苑建国就是在甲骨文书法方面寥寥无几的翘楚之一。
在记者看来,苑建国书写的甲骨文,其艺术风格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朴拙沉雄,趣味横生。观看他的甲骨文书法作品,感到他把书法和甲骨文巧妙地结合,尤其有甲骨文在刀刻之前的那种原始的朴拙之美。
“苑建国选择了书法领域中最古老的书体——甲骨文进行创作,这样的抉择无疑是对自我的挑战,是勇于探索新路之举,我们对他的大胆探索、求新精神,是要高声喝彩和热情赞扬的。”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会第二届理事、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主席李力生对苑建国的甲骨文书法作了高度评价。
“我之所以写甲骨文书法,一是我有义务来弘扬甲骨文这一中华文化的‘根、魂、首’。二是因为我喜欢收藏。跟越久远的事物对话,感觉时空距离就越小,这是一种享受,写字也是这样,就像是寻宝。我写过小篆,秦始皇讲“标准”,小篆非常规矩,左右对称,间距一致,觉得呆板。后来研究金文、甲骨文,发现甲骨文妙趣横生的意境。甲骨文蕴含着易经、哲学的理念,渗透着阴阳八卦的精气,凸显着自然万物的灵动。3000多年以来,甲骨文虽然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并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我几十年从军的经历和军人的气质养成。军人有一种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勇于探索争取胜利的精神。”苑建国说,现在社会人们对甲骨文的研究还不够,对甲骨文书法的重视也不够。如何让人们了解、喜欢、接受甲骨文书法艺术,从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觉得有责任、有义务、尽我的最大努力为甲骨学、甲骨文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作出贡献。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文字,用书法来创新要表现还原甲骨文那古朴的、原始的刀刻前的拙美。苑建国指出,“人们看到的甲骨文是先人以刀代笔刻到甲骨上的,本来就是先用笔蘸朱砂写上去,然后再用刀镌刻。而现今写甲骨文书法的书家,往往陷入了一个误区,就是过分追求刀刻效果,。毕竟刀锋和笔锋是不一样的,结果写出来的字缺乏书法上笔画变化的艺术美。这些写甲骨文的书家,把甲骨文写得笔画纤细、生硬,过分追求刀刻的感觉,从造型上虽然更像甲骨文,但是没有了书法的韵味,缺乏美感。”他强调,甲骨文书法是以笔代刀,既要有刀的感觉,更要有运笔的韵味,写的是甲骨文的书体,而不是甲骨文的刀法,这是甲骨文书法的根本点。苑建国用榜书写甲骨文,用行书写注释,如写甲骨文榜书“得福”二字,会在一侧用行书写上注释:得,甲骨文,字会意,由手和贝组成,古时以贝为货币,持币即得到之本意。福字由装酒的器皿和供台组成,后来发现供台三条腿稳当,再加上贡品就成了示字,因此凡示旁之字均与祭祀有关。这样,这幅书法作品就像一幅画,一幅有注解的画,让人对所写的甲骨文一目了然,记忆犹新。


97941473_4.jpg

山高水长, 甲骨文山字,即山之形;高,似高高楼阁之形;水,河流形;长,似一柱杖老者,老为长。


苑建国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在痴情书法的同时,不仅喜欢收藏、摄影,擅长诗词格律,而且热衷古文、历史。年代越是久远的东西,他就越喜欢。为了研究甲骨文,他曾拜访了大量的专家学者以及收藏家,对于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等都有了深入的研究。甲骨文能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于汉字的理解,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先哲人当初造字的聪明智慧。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苑建国全心致力于甲骨文宣传推广,以务实、公益、感恩的心态,不厌其烦地去推广甲骨文艺术。他说,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义务让更多的人了解甲骨文,热爱甲骨文,弘扬国粹。他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交流活动,多次获奖,积极参加公益活动,进行义卖或捐赠。宣扬甲骨文知识,对传统古文字的热爱,让他一直坚持甲骨文的创作,他表示,甲骨文与现在的文字发展一脉相承,息息相关,汉字结构上由繁到简、识别上由难到易,书写上由慢到快,这是历史的必然,今天的很多简化字仍然能看到甲骨文的影子。
无论是当年在军旅工作期间,还是现在退休从事书画文化活动,苑建国多次参与、组织过大型全国性书画作品展览。其甲骨文书法作品多次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以及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等海内外展览。许多书法作品被国内外重要机构或外国元首政要所收藏。近几年来,他曾在北京湖广会馆、中国戏曲学院举办过他的甲骨文书法作品展览,并被多家媒体进行报道。
苑建国能写甲骨文小字,也能写斗大的榜书,其作品大气雄壮,古拙沉稳,既有原始之形,又有传统之魂,还有创新之美,更有现代之韵。有人说,从他的书法,不仅能看到他诠释生命、自然的人生哲理,也能看到他为人处事的坦荡心境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也许哪一天您也会注意到,那些在博物馆、在学校、在军营、在企业,在各个地方悬挂着的甲骨文书法,正是苑建国的手笔,它们会让您体会到穿越时光的艺术魅力。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文,仅供交流,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特此声明。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撤除或替换相关内容,但不作相关赔偿承诺。本文版权及内容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下一篇

魅力从何而来

魅力从何而来 ——走进杨希雪艺术世界深处寻觅 杨希雪先生是一位极具魅力的著名国际书画艺术大师。诗、书、画,和书画艺术理论卓有成就,在世界范围内颇具影响力。他的艺术作品被大英博物馆大量收藏,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

返回凤凰艺术网首页
NEW看展
FAMOUS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