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日,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澳门艺术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典藏大师展”在澳门艺术博物馆开展,以此志庆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两地同叙手足情,共圆丹青梦。澳门社会文化司司长谭俊荣、中联办副主任薛晓峰、澳门文化局局长穆欣欣、澳门旅游局局长文绮华、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晴、澳门日报社长陆波、澳门美协会长陆曦、澳门颐园书画会常务副会长萧春源及澳门文化局副局长陈继春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中国美术馆肩负着弘扬中华文化、推进美术交流的重要使命,尤其重视与港澳艺术界的互动合作。吴为山馆长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民心相通,实际上是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展览、交流、研讨等活动落到实处;祖国的文化财富也是香港、澳门同胞的文化资源。今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把祖国的文化财富送到澳门,隆重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使当地观众感受到祖国文化的温暖,意义非凡。
吴为山馆长谈及该展表示,这次借澳门艺术博物馆的殿堂来展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国宝可谓适得其所、适逢其时。我不得不自豪地向澳门同胞介绍这次展览的作品,可以说是丰富厚重、充满创新的力量,大师情怀、大美风范、大国气度一起组成展览的大境界。具体说来有两方面:一是选择了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从传统出新的一批大师的作品,以期在纵向的历史坐标上呈现他们艺术的深度、厚度、高度。二是选择了如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中西融合的一代大师的作品,在横向的东、西方文化碰撞交合中去体现大师创作的包容性、广阔性、博大性。纵横交织,在一个广阔而深远的文化时空中来审视艺术现象,以大师为单元解读梳理百年来中国美术发展的源流、体系与艺术特征。展览中的这些大师经典既是当时、当代的创造,又以其超越性透溢出历久弥新、与时俱进的精神魅力。
穆欣欣局长在开幕致辞中代表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澳门艺术博物馆向中国美术馆多年来的积极支持感谢,她表示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教授创作的“白石老人”和“国画大师潘天寿”两座铜雕作品一并展出,让观众透过塑像瞻仰大师丰采。希望观众透过本次展览,从经典之“美”中,获取源源不断的精神资源和创新动力,也从“新时代”背景下,思考中国美术前路的契机与挑战。
张晴副馆长在开幕致辞中说到,这次展览选择了中国20世纪的大师之作,在澳门回归20周年之际,将祖国的文化财富送到澳门,让澳门同胞感受到祖国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希望两馆还要继续加强合作与交流。
穆欣欣局长致辞
张晴副馆长致辞
展览缘起于2017年吴为山馆长到访澳门,他特别访问了澳门艺术博物馆,并与澳门文化局、博物馆的领导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吴为山馆长提出在澳门回归20周年之际,将祖国的文化财富送到澳门,让澳门同胞感受到祖国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这一提议当即得到了赞同。
本次展览作品全部为中国美术馆馆藏经典,按照大师艺术取向和创造路径,划分为入古出新、引西润中两大板块。入古出新部分选取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叶浅予等7位大师不同时期的中国画花鸟、山水、人物作品。包括国立轴、4套册页共56件以及馆藏吴为山馆长创作的向大师致敬的2件雕塑作品。
以齐白石为代表的一代艺术家在传统基础上进行渐进式拓展,成功地在传统内部实现语言变革,开创出中国画发展的新阶段。他们的艺术都注重现实感受和时代审美经验的表达,面向生活、师法造化,体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和时代精神,不仅能与古为徒,而且能入古出新,开世纪之新风。在时代变革,东西方文化剧烈碰撞、激荡的语境下,他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本土文化的立场,传承传统文化基因,挖掘中国绘画自身的潜力,在笔墨中立定精神,在混沌中放出光明,千载以下,开源导流,文脉不绝,真正实现了传统中国画的当代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此中作品异彩纷呈、气象万千。其中,齐白石“似与不似”,以个人真挚情感为基点将传统文人画的简括抒情与民间绘画的纯朴热烈相结合,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世纪新风,其代表作《花卉草虫册》工笔草虫尽工极妍,栩栩如生,简笔写意,红花墨叶,一派灿烂清新;黄宾虹“抱道自高”,将绘事提升到学以问道的高度来研究,将“诗书印”、“文史哲”的综合修养融入绘画,并希冀以绘画去表现和振兴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其作品《万松烟霭》体现了黄宾虹“浑厚华滋我民族”之追求,蕴含了中国文化的温柔敦厚和深邃幽缈;徐悲鸿“一意孤行”,引进西方写实方法改造中国绘画,展览中《战马》融写实造型与笔墨意趣于一体,墨舞神飞而真气远出。
此部分以吴为山馆长创作的齐白石、潘天寿肖像雕塑作为引首,以大师为单元,从源流与体系建构上梳理出展览的基本流线和逻辑,蕴含在作品中的精神气象展现出民族艺术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部分引西润中,选取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庞薰琹、颜文樑、吴作人、吴冠中等7位美术大师的作品。包括国画、油画、水彩共28套,可谓群峰并峙、经典灿烂。他们是20世纪推动传统美术进入现代形态的第一代美术大师和传派。他们都学贯中西,不仅传统文化修养深厚而且都负笈海外,取法西方古典写实主义到印象主义,直到现代艺术各流派,深得西方文化精髓。他们将引进与传承相结合,把西方表现语言和造型观念与民族审美意识相结合,以各自融合中西的艺术实践开创出中国美术现代新质,开宗立派建构起中国现代美术体系,影响了百年中国美术的发展进程。
这些中国美术的大师和精英无不底蕴深厚,并由深层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激发出弘道精神,在这些国画、油画、水彩作品中,不论是徐悲鸿《奔马》、刘海粟《红荷翠羽》、吴作人《三门峡工地》、吴冠中《鲁迅故乡》,都体现出正大、至刚、至中、至正的精神品质和文化气象,也凝聚着中国人亲近自然,赞美自然,发现美、创造美的诗意文心。
嘉宾参观展览
本次展览主题为“美在新时代”,实谓“经典在新时代”之意。这些中国美术的经典闪耀着思想和智慧、反映了民族的品格和时代的内涵,既是当时、当代的反映,又以其超越性透溢出历久弥新、与时俱进的精神魅力。在新的语境下,在与观赏者的心灵对语中,在研究者的阐发梳理下,作品中所承载的人文精神和思想情感被激发出新的活力,展示出新的价值和意义。美在新时代就是要从大师创作的经典之“美”中获取源源不断的精神资源和创新动力,从经典之“路”中坚定中国美术发展的道路自信,从经典之“思”中,坚定对中国美术的思想体系、文化价值的自信,从而在推动中国美术传统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传承经典,活化精神,让优秀文化的基因在当代社会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以期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宏观格局中理性、辩证地看待传承与创新、民族与世界的问题,在凝视与对话中找准自身文化的坐标,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文,仅供交流,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特此声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撤除或替换相关内容,但不作相关赔偿承诺。本文版权及内容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9年4月25日下午,“风筝不断线——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展厅艺术沙龙在中国美术馆一层1号厅成功举行,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沙龙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中国美术馆张晴副馆长主持了沙龙活动,沙龙还邀...
返回凤凰艺术网首页“艺术家要保持纯净的初心。初心一失去,画面会立即表现出...
飞驰环球(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单玉志与何家英老师在一起亲...
著名军旅书法家卢中南,1.8米多的大个子,身材笔挺,戴一副眼...
苑建国(迟人) 斋号古珑山房,男,祖籍河北省易县,大学文化,总参...
由于和杨希雪先生的特殊情缘,我有幸在第一时间,拜读了由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