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主办:凤凰生活网      中国民族画院     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
联合主办:凤凰生活网      中国民族画院     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
华夏凤凰艺术网首页>资讯>区域资讯

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里品味“意象江南”

来源:澎湃新闻 2019-04-07 17:52:50华夏凤凰艺术网
作者:陆斯嘉

原标题:汇集民国时期三位美专校长画作,看“意象江南”的诗意追寻

百年前的1919年,颜文樑创立了苏州美术画赛会,三年后苏州美专诞生;往前七年,刘海粟在沪创建了上海美专的前身;往后九年,杭州国立艺术院成立,林风眠任校长。百年后的2019年,三大著名美专创始校长的画作集结于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意象江南——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艺术大展”。作为献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特展,展览集合数位中国近现代艺术名家,连同一批当代艺术家共计70余人,在“江南”与“抽象”双重命题下,展现他们对“江南”诗意的追寻。同时展出刘海粟三幅《外滩》油画、任微音30年前的《写瓶纪》及首次展出的苏天赐《漓江春色》等名家画作,都是难得一见的佳作。

一百年前的1919年,颜文樑创办了“苏州美术画赛会”,是最早在中国创立的具有学术性和规范性的画展盛事。三年后,颜文樑与胡粹中、朱士杰创办苏州美专,任校长,其后又在上海设立苏州美专沪校,培育美术人才。1919年,距刘海粟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已七年,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刘海粟任副校长、校长。1919年,19岁的林风眠前往法国求学,六年后归国先后任北平艺专校长、杭州国立艺术院(中国美院前身)校长。1919年,关良、吴大羽、周碧初、唐蕴玉艺坛起步,任微音、闵希文年满一岁,吴冠中、朱膺出生,两三年后,赵无极、苏天赐发出第一声啼哭。一百年间,包括他们在内的一批近现代艺术家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画史上闪烁的群星。他们的作品曾经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现代艺术的独特和不凡,其影响力延绵至今,也对今天方兴未艾的新时代现代艺术发展,起到了启蒙和推动作用。

展览现场

2019年4月4日,“意象江南——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艺术大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开幕,展览集合刘海粟、颜文樑、林风眠三大著名美专创始校长的画作,关良、吴大羽、周碧初、唐蕴玉、任微音、闵希文、赵无极、苏天赐的作品同时展出。除了“前辈风采”部分,展览还以另两个展厅,分别陈列“水墨新韵”与“抽象意味”部分。

此次展览由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与苏州美术馆共同主办,献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策展人张立行表示,展出的70多位艺术家,虽出生年代、背景不同,但大多成长或曾经生活工作于江南。尽管参展作品的风格样式各异,但观众通过“意象江南”的展览题旨,可以寻觅到艺术家各自内心对“江南”诗意的追寻。

苏州美术馆馆长曹俊表示,中国绘画讲究“写意”,抒发情怀,寄托理想,意蕴丰瞻。西方学林亦有类似成果。融贯中西,抉发探微东方绘画之意,是这次展览的帜志之一。如何寻找生活中最具典型特色的图像,赋予东方意蕴,“写”出“但以意取,不问真似”“驱役万象”的境界?探寻答案的过程,既是艺术家表达心灵世界的率意挥洒,也是艺术家抒写哲学层面上的自我、绘就艺术层面上的自主,更是艺术家找到人文关照和生命希求的大意大美。

相比此前苏州美术馆首展,上海展览增加了“前辈风采”板块的展品数量与艺术家人数,其中刘海粟一组三幅《外滩》油画尤为引人瞩目——居于中间的是1964年创作的《外滩风光》,两侧是年份不详的《外滩》,均为刘海粟美术馆馆藏作品。虽然无法考证是否出于同一时代,但三幅同一角度的“外滩”画作联袂展出,实属难得。

刘海粟《外滩风光》油画 1964年

刘海粟《外滩》油画 年份不详

刘海粟《外滩》油画 年份不详

2022年,即将迎来苏州美专创建百年。一幅颜文樑1985年的《沧浪夏夜》,又将人们的视线带回沧浪亭畔的旧日校址。1927年,颜文樑初创苏州美术馆于沧浪亭苏州美专,其时34岁。同时期,颜文樑在上海开办苏州美专沪校,悉心培育后起英才。1952年,苏州美专与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以及山东大学艺术系合并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刘海粟任校长,也就是现在的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颜文樑长期生活在上海,并担任过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直至晚年,颜文樑依旧怀有对苏州美专的沧浪情结。创作完这幅《沧浪夏夜》后三年,颜先生溘然离世。

颜文樑《沧浪夏夜》油画 纸板 1985年

颜文樑《初秋》油画 纸板 1955年

三十年前,任微音创作了油彩纸本《写瓶纪》。1918年出生的任微音,成长于上海,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曾在上海开办“东方画室”。1949年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并任中国旅行杂志编辑。坎坷经历的他,在很长一段时光中一边修理皮鞋,一边在材质不堪的画布和广告纸上作画。任微音曾自叙:“我不再埋怨自己作画时间太少,因为在此期内我感到阳光的明媚,植物的丰茂,休假时日的快乐,眼里看出去的景物的可爱……(这)是我厄难以前所不能感受到的,我画出了许多那以前和以后都画不出的作品,在这漫长的时期中,我常想起狄更斯在《双城记》一开头说的话‘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我感到古今中外的历史,在某些方面何其惊人的相似。”

任微音 《写瓶纪》油彩 纸本 1989年

这幅《写瓶纪》,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这种美感来自于任微音独特的薄彩画法。他以具有东方艺术的笔线与抒情画景,无可比拟的才华,令人欣赏赞叹。瓶花是油画景物的常见题材,但在这幅作品中,他试图将中国画笔墨书写的自由性和灵活性引入油画创作。他用流畅的笔调铺设出古朴沉郁的意境,将油画寓墨韵于薄彩中,淋漓的笔触仿佛在画面罩上一袭飘逸风中的蝉衣,画面洒脱而自由,彩薄却不流于轻,再从中提炼出线条,勾勒以灵动的笔线,布局、结构浑然天成,任微音对棕色调底色的偏爱更为作品平添了古朴的色彩,描绘的虽是平凡生活中的景物,却带有浓浓的诗意,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憧憬与热爱。

展览中,有一幅首次在美术馆公开展出的苏天赐(1922-2006)1994年油画《漓江春色》。1922年,苏天赐生于广东阳江市,1943年考入重庆国立艺专西画科,毕业后任教广东省立艺专,师从林风眠,后相继任教于广东省立艺专、杭州国立艺专、山东大学艺术系、华东艺专,南京艺术学院。

苏天赐《漓江春色》油彩 画布 1994年

20世纪90年代开始,苏天赐的作画手法愈渐挥洒。这幅《漓江春色》是他晚期风格的集中体现。作品的纵深更加开阔,最重要的是在绘画手法上,苏天赐开始舍弃油画一贯的厚涂厚抹法,取而代之的是在颜料中加入很多油画稀释媒介剂进行渲染和轻刷。画面中间靠右侧是一丛疏朗的小竹林,深绿色的竹叶团呈“Y”字形,颜料涂得很薄,基本是轻刷上去的。左侧是一株茂密的竹子,竹子最底部用刮刀轻擦了层次丰富的色点。最具特点的是对左侧背景山脉的处理,苏天赐用极为稀薄的浅灰青色从画面底部向上渲染,这种绘画手法在他以往的作品中是未曾出现的。由于颜料稀薄,又由于运笔飞快形成“飞白”,整幅作品的空灵感呼之欲出。从竹林到竹竿,再到背景山脉的写意刻画,苏天赐使用的笔法都极为潇洒,内容简化,追求画面气韵效果,洋洋洒洒地完成了整幅作品。可以说,90年代是苏天赐艺术创作最为顺畅的时期,他的艺术到了晚年活力依旧,更加炉火纯青,达到了艺术创作的顶峰。

除了《写瓶纪》与《漓江春色》,同样首次展出的,还有唐蕴玉的《河景》、吴冠中巨幅彩墨《苏醒》以及朱膺的《芳堤远影》。

朱膺《芳堤远影》油画 1962年

林风眠《工作室》(水墨)苏宁美术馆藏

周碧初《俯瞰珠江》油画 1961年

“前辈风采”展示的关良部分

“前辈风采”展示的吴大羽部分

步出1号展厅“前辈风采”,紧接着是2号厅“水墨新韵”,随后是位于二层的3号厅“抽象意味”。此次展览在“江南”主题外,另一看点是对现代艺术核心命题之一“抽象”的讨论。策展人张立行认为,我们不希望拘泥于传统的“抽象”艺术的狭义的边界,而是更想强调“抽象”所赋予艺术家更高更深的艺术概括力,更简洁更自由的表现手段。不管是抽象还是半抽象,也无论是油画还是水墨,展览希望观众能够透过品种、样式多元丰富的展品,领略“抽象”所蕴含的自在、象征的精神。

展览中李磊、黄渊青(右)的抽象油画

倪志琪 《阿尔罕布拉宫No.26》 综合材料 2018年

意象江南——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艺术大展

地点: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时间:2019年4月4日-4月27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文,仅供交流,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特此声明。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撤除或替换相关内容,但不作相关赔偿承诺。本文版权及内容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下一篇

大师真迹“重见天日” 上海美协七十年来首次展示“压箱底”墨宝

大公网1月23日讯(记者 张帆)任伯年的神仙图、徐悲鸿的猫咪、张大千和黄宾虹的大幅山水、林风眠的花卉、刘海粟的红太阳……这些大师之名如雷贯耳,但经历了岁月洗礼后,很多他们的作品现在基本只能通过画册和出版物观赏,真迹...

返回凤凰艺术网首页
NEW看展
FAMOUS专访